我一直很喜歡讀詩,總有一些悠悠然的意境
今天外頭剛好下著雨,昨天糖也剛好去掃墓
於是我想到了這首詩
清明 杜牧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;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這首詩是即景敘事之作,詠寫清明時節的景物。清明節那一天,下濛濛細雨,前往掃墓、踏青的人們神色哀傷,詩人身處其中也受到感染。這黯然的情緒該如何排遣呢?也許找個地方歇一歇,喝一點酒,可以舒解吧。於是詩人向牧童詢問酒家在那裏,牧童信手指向不遠之處,順牧童的手指,隱約看到杏花深處的村莊,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。
清明節正式細雨紛紛的時候,路上的行人因為悲傷而失魂落魄,請問什麼地方有賣酒?只就牧童指著遠方的開滿杏花的村莊。這是一首千古流傳的古詩。全詩沒有一個難字,一個典故也不用,讀來清新自然,毫無做作之感。清明節是一個掃墓和祭祀先人的節日,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時期。這首詩描寫了一個陰雨天的情景,表達了外出遊人遇著春雨的感受。行人孤身趕路,未能和家人團聚,也未能上墳掃墓,心中百感交集。在這寒愁交迫的時候,詩人想找個酒家來避雨和歇息,也希望能借酒來抒緩心頭的愁緒。終是詩人向牧童問路,牧童指著細雨中隱約可見的杏花深處的村莊。對於行人怎樣興奮地找著酒家,怎樣獲得避雨和消愁的快樂,詩人卻隻字不提。這詩到此終結,為讀者付與了很大的想像空間。
這首小詩,沒有一個難字,更沒有典故,語言通俗,卻寫出了一幅生動的清明踏青圖。所以千百年來,廣泛流傳,成為描寫清明節最有名的詩歌。
忘了在哪看過一篇賞析,是這麼寫的,我感覺有趣。
清明時節雨,行人欲斷魂;
酒家何處有,遙指杏花村。
紛紛-行人-借問-牧童,這些都是贅字。
可以再改。
清明雨,欲斷魂;
酒何處,杏花村。
你呢?可以改成什麼呢?
- Apr 03 Thu 2008 09:31
清明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